2023 年终总结 | 要让生活「自洽」

其实不太懂平时自己在想些什么,工作上干的活都那么需要那么理性,但脑子里又时不时蹦出一堆想法,一些意象,一曲旋律,一小片的诗句。感性人格和理性人格的结合才是一个完整真实的人,这是我的年终总结,拖到了农历年前,终于是完工了,祝大家新年快乐,在新的一年都能成为很好的自己!另外,创作的文章在发布的那一刻,他对于创作者就已经过时了,这是创作者的宿命,我希望未来能够多写一些不一样的文字,感受思考的进步

请注意,本文编写于 258 天前,最后修改于 100 天前,其中某些信息可能已经过时。

26
26

其实不太懂平时自己在想些什么,工作上干的活都那么需要那么理性,但脑子里又时不时蹦出一堆想法,一些意象,一曲旋律,一小片的诗句。感性人格和理性人格的结合才是一个完整真实的人,这是我的年终总结,拖到了农历年前,终于是完工了,祝大家新年快乐,在新的一年都能成为很好的自己!另外,创作的文章在发布的那一刻,他对于创作者就已经过时了,这是创作者的宿命,我希望未来能够多写一些不一样的文字,感受思考的进步

另外这是我的提问箱,大家有什么问题都可以提,我尽快回复~ https://www.askbox.ink/box/uu/WUJBUGQQ

0. 前言

一瞬间,所有的时间戳都变成了 2024 开头了,甚至连 Unix 时间戳也换了个前缀。我觉得我并没有用笔写过 2023 多少遍,过去的三年都是这样,我还没来及熟悉这个年岁纸面上的写法,就切换到了下一年,最近在看余华老师的《十八岁出门远行》,第一句是这样的:“柏油马路起伏不止,马路像是被贴在海浪上。我走在这条山区公路上,我像一条船“。船是往前走,渐行渐远的,偶尔往后看看,偶尔往周边的船上看看,但不要沉溺于过去和他人的视角,希望今后的我们都能在这场海浪中勇敢扬帆,尽管沉浮,一直向前。

1. 学生时代的结束

落笔来回忆这段日子已经是 24 年的 3 月了,我全然没有感受到时间过去的如此之快,重复的日子在变多,时间的流逝速度在加快,这愈发体现出记录的重要,让我来想想去年这个时间都发生了些什么:噢,原来是我的学生时代结束了。去年的三月也还在听米店,但是那个三月不太一样,我用一周时间组织完我的毕业论文后,就开始当起鸵鸟,逃避起毕业的事情。大家陆陆续续的组织起聚餐,在一次次的饭局中大家没有什么不同,聊着未来的事,吐槽着相同的人,好像不会迎来生活的巨变。直到实验室聚餐完之后,大家约着再去玩会儿桌游,百无聊赖看见大厅有驻唱歌手,想着唱一首歌好了,可能机会不多了。我就唱起《入海》,然后我突然就想到会被阿姨打扫的空落落的宿舍,想到习惯性到隔壁宿舍串门时得不到回应的失落,想到好朋友们不在我的附近,一下子的情绪涌上来,举起麦后开始哽咽,好一阵子才缓过神。我极少在公众场合表达高昂激烈的情绪,毫无征兆的痛哭,是我记忆里留给学生时代最后的注脚。

Blank 6 Grids Collage
Blank 6 Grids Collage

循着惯性继续在学校待了几天,终是要离开经历了七年的校园,也要离开待了七年的金陵城。过去二十多年,在绵阳上了三年高中,在南京上了七年学,在外飘着,飘了十年了,甚至比五岁记事后在家乡的时间都要久。这是事实,在外的这十年,造就了现在的我。而大学里的日子,是自由思想的启蒙,是成为一个靠谱的人的开端。何其有幸能拥有这重要的七年,是我过去二十三年里非常珍贵的经历与回忆。何其有幸能遇到很多好朋友和友善的师长们,不胜感激。乘车离开学校时,有着一束阳光,逃过厚厚云层洒落在我脸上。驶到软件大道时,满地樱花随着前车的气流在空中翻舞纷飞,我把车窗打开,花瓣盘旋着落到我身上,不带依恋地继续向后飞去。风儿往脸上扑,我才明白,是啊,自此,我航终究成了你航。我们怀念一个地方,也只是怀念过去和怀念故人罢了,就像我现在,在手机里打九键拼音,已经要仔细搜索才能找到托乐嘉了,输入法映射出你周遭熟悉的事物在快速的退去。这种生活的惯性突然被毕业这种突发事件给终结的不适感,是会容易让人感伤。但不能过度沉湎于过去,这会让生活变的潮湿。

整理完和朋友们的合照,把之前乐协音乐会上的视频拼凑了一下,发到 B 站去了: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jM4y1a72t,小强念叨着我声音太小,他都听不清我和毛不易声音的区别,我解释说是我声音和毛不易太像导致的,他非常执着的不信,可恶。毕业了突然没事儿做,把驾照学完了,南京的科目二场地,我抽到的第一项就是坡道起步,我还没适应好离合器,就要对它进行微操,属实是一件难事。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我满头大汗地通过补考,不那么顺利地拿到了机动车驾驶证,了却了七年的夙愿。

02
02

毕业后回到成都休息了一阵子,在家的日子就是想折腾,对骑行天府绿道动了心思。在一天早上,我兴致勃勃做好番茄牛腩面,喝杯黑咖啡,出门和渊博、超宇去骑 100km 天府绿道。上午搞定了 30km,还沉浸在超越前车的兴奋当中,到中午吃完 KFC 狠狠造了 30 km后开始掉速,脸上的笑容逐渐消失。最后,我们终于明白了货拉拉久经不衰的原因,三辆自行车和我们三个落魄不堪的大学生,向着梦开始的地方,狼狈地回去。

毕业后这段时间于我而言是一次心灵排毒,不用焦虑任何事情,洗去了身上不健康的硕士时期遗留的毒素。想看书就看书,想看电影看剧随时开始;想要自己做减脂餐也完全自由,微波炉叮紫薯和做自己想吃的卤味;爬楼梯时清理自己的待看列表,在客厅做Keep时看《非正常死亡》;抽空把之前想剪的视频剪了,一时兴起就看完一本想看的书并延展资料写完读书笔记;还有和朋友们的见面,逛夜市猜鬼秤;在电竞酒店打麻将过夜;去电影院冒险;帮朋友搬家躺在新房沙发上任小狗舔舐;吃朋友的新房开锅饭,带上礼物举行乔迁仪式;;回家乡县城参加婚宴吃串串烧烤米线这些记忆中的食物。这是这几周回川回蓉的生活松弛感,甚至会让我自发的早睡。我觉得这段日子会比毕业旅行来的更顺心,属实是让我好好休息了一阵

03
03

在工作前夕,去了趟东南大学,听合唱音乐会和林总演出,主题是 Songs Enbrace Us!音乐会很棒。这份节目单仿佛是同我的合唱团旅程有缘,我在鹰之歌合唱团第一首歌学的是《如梦令》,毕业前的最后一首歌是《彩虹》,听到《彩虹》我也终于绷不住了,眼睛湿润,毕业季排这首歌也是常常排着就开始哽咽,没来由的,总感觉唱这首歌是被人理解并拥抱着。最后的安可和天南海北团员们的大回归令人感动,这是距离隔不断的情感。团员致辞时说到,合唱团是逃避现实的伊甸园,音乐会则是他们这群爱乐之人的终极梦想。我越来越认可一件事情:大家在成长,很多时候是将世界变的越来越抽象从而掌握本质和变得理性,而艺术则是将人拉回现实,跨越时空去获得和感受。音乐确实是救世主,让人变的完整又生动。最后附上《彩虹》的歌词:啊~世界很大,有多少日夜独往,啊~旅途漫长,共一曲歌谣相伴。

  1. 独居生活

在工作的前半段,我还有兴致写些文字发到公共平台上,随着工作的蜜月期过去,日常就变的重复又迅速,除开五月到七月已经发表过的两篇记录外,挑挑拣拣写一些和朋友相聚的时刻吧

国庆的舟山群岛和发小的婚礼

04
04

是因为在海上,一回头看到广阔的水域和地平线上的城市星光,和海上船只的闪闪红光,在内陆哪有这样的视野,几十米就会有一幢幢高楼挡住,让视线禁止通行。我们都向往远方,在城市里被楼房拦住,连视线都没有那么自由。人还是需要抽空出来,在没有屋檐的地方无所事事,放空自己,松下来。

在杭州的武林驿站等候去舟山的汽车,车站还有去浦东的,乘务员大吼一声,去上海的还有吗,我心里默默回答:是二十四岁的我自己!庞博的这一段真是常想常感动,特别是在我放弃毕业后就回成都之后。昨晚六点半下班后赶赴杭州,和一堆好朋友见面,从初中就认识的好朋友,我姐还有我姐男朋友,三对儿加我一个单身,一起过来宁波参加发小的婚礼,我是伴郎之一。在成都工作生活,我本可以是经常见到这一群人,现在却成了特别难得的聚会。上周末和老王讨论的时候还在说,我说我的羁绊都在家乡,舍不去的亲情友情,骨子里还是一个传统的人,但理性的抉择让我离家越来越远。从县城到绵阳念高中,从四川到南京,本硕共待了七年,又到北京实习,上海转正,最近又想着有机会是不是得出国念念书或者逛一逛。世界越来越大,心里留下的不变的感情就愈发珍贵,平时被藏着,一到见面就完全抒发出来,情绪饱满而珍贵。不常喝岛上的酒,临走的夜晚得整一杯,和老板一起听了乐夏,喝了一杯莉莉安再睡去

05
05

好兄弟终于结婚了,求婚和结婚的致辞都把我整的超级感动,和你一起抹眼泪。婚礼前我一直在听陈奕迅的天下无双,想着在婚礼上抢到捧花的致辞,奈何技艺不佳没有抢到,但幸福已经溢满了我全身心。当时心中想说的致辞其实大概在这里:若问你俩世界谁无双,会令昨天明天也闪亮,你们一定会回答是对方。你们俩这段爱情成功地拉高了我对于爱情的期待,不过让我见到了爱情里太幸福的样子,我以后找不到对象可得赖你们。最后是结婚后的惯例,什么时候有小朋友啊,已经等不及要给我干儿子/干女儿发红包和买好看的衣服了!!!

周末回南京参加 MLA

另外是和南京朋友们的聚会,听闻我们老板今年招了七个研一的新同学(还有挂在其他老师名下的),甚感惊讶,我们过往三届一共才七位同学。做的方向又是和往常一样,要么承袭之前的方向,要么一人新开一个新方向。今年好像有不少横向,研一的同学刚进组就被拉着去做项目。深感遗憾,估计后面做算法的同学越来越少了,研究算法的master却不想做或者做不成算法工作,这是教育的普遍失败

说起和师弟师妹们的会晤,研三的师弟师妹找工作还挺难的,都被泡在池子里。过往这几年一边被牵着走做实验发论文,也发了诸如TGRS这类国内看起来还行的期刊,但已经被折磨的毫无研究算法的热情了,所以和师弟师妹们的见面都是在吐槽中过去的,最后去学校食堂玩了两把UNO,倒是很快乐。

晚上十点了,去我室友家休息,他刚周六加班完回家。我们本硕都是室友,算是最亲密的同学了,互相知根知底,不需要任何前情提要就聊了两个多小时。有的人在自己的围城里往外看了一眼,就一边向往着围城外的生活,一边在现状里过度思考和维持现状,这种眼高手低和过度思考会让人很痛苦。但我很羡慕我室友的一点是他跟我一样,也见过了围城外的生活,但是内心富足,生活有规划,就算每周六都要加班,他也能够在周日心安理得地玩着游戏。我给他说着我对未来的选项,他也有着很好的共情能力,完全能够理解我的纠结,给我讲述着他对未来稳健的预期。经过昨晚的长谈,我内心充实起来,睡的很香,这次周末的南京之行也完全值得。

年末的川西

06
06

圣诞和元旦

圣诞集市看到钢琴,突然想起了坂本龙一的《圣诞快乐,劳伦斯先生》,我对坂本龙一的了解其实仅限于此,但我关注了一个B站 Up 主,在各种地方弹奏着这首歌,我也听了好多好多遍,我觉着如果以后要试试学钢琴,这首歌会作为首选。从集市回去时总觉着不尽兴,想在平安夜喝杯热红酒,想着去安亭老街碰碰运气,竟找到一家。里面年纪约莫五十网上的叔叔阿姨们拿着麦,唱的蛮好的。我唱着毛不易的消愁和盛夏,和叔叔们唱着夜半小夜曲和光辉岁月,啥都没想,特别开心

07
07

自我认知

工作的意义

08
08

2023 年,我正式的毕业,到我实习的公司地平线正式入职了,成为一名自动驾驶行业的感知算法工程师。真正工作之后,会投入到量产项目相关的预研中去,我补了很多 3D 感知的基础内容,整个体验下来之后,自动驾驶其实最匹配的方向就是 Robotics,Perception-> Prediction -> Planning -> Control,这还仅仅是算法的部分,加上前序的数据和汽车硬件改造,再加上算法后的软件和评测,整个链条其实相当长,在这样一个综合性极强的行业里工作,还是蛮有意思的。

说回我对工作的感受上来,工作首先带给我的是抽离感:突然感受到自己和学校这个词之间强烈的抽离感。校园的惯性还是会让我有些不适,突然就要成为一个靠谱的大人而不是清澈愚蠢的学生了,这或许也是我毕业前离别时莫名其妙大哭的缘由。但紧接着的感悟是这个世界就是个草台班子,创业公司尤甚,大家都在维持表面的繁荣,一片向好。但是内里的流程和技术点都有很多可以去优化改进的点。这种视角是经历之后才回头看,或者说是旁观者才有更多的想法,问出一些为什么来。再后来我其实意识到,技术债是一定会有的,过往为了量产而做出的妥协,一定都会对今后埋下一些隐患。但是那过往的那个时间点,已经是当时局部最优的决策了,这种对未来预判的全局视野很难,也很容易导致牺牲产品迭代速度,无法聚焦,就是其实不能既要都要

然后我其实觉得工作对我的意义是说,能够在一个企业里面观察这个小世界的逻辑,这是一个蛮有意思的事情,例如观察人和人的交互,什么是流畅的管理和自洽的认知,什么是能够推动项目进度和调整项目节奏的举措,什么是对商业世界和地缘政治的反应,量产的流程和代价是什么。我觉得现在这家企业和同事给了我一个观察的角度,这可能也是创业公司才能拥有的以小见大的魅力。

具体到工作内容,我入职之后全人力在推动 NN 后融合的量产。之前的后融合就是用来给感知兜底,以及生成下游需要用到的直接信息,又由于量产引入了非常多的真实场景数据,所以后融合中无奈的写了大量的规则来解决表现不佳的 Case。但换成 NN 之后我们应该着重考虑的是,量产之后如果来了新 case 应该怎么去解?这套系统的上限在哪里?这个故事还是很理想的,包括我转正答辩的时候也说,希望基于软件2.0范式,以数据驱动的方式来提升感知后融合的上限。但现实中的 Badcase无穷无尽,模型迭代的速度效率远比 Rule-based 方法慢,并且可能会导致一些Case 出现回退,虽然还还差一点做到量产,但我们一直在想这个棘手的问题。希望有解。后续会投入一些人力到端到端业务落地上去,是业界比较前沿的方向了,这件事情更加有挑战,祝我们好运!

这半年时间,我从零到一切实体验了一整套从数据准备,模型训练与分析优化,模型量化,软件包产出的流程。我个人的成长觉得是感知算法如何落地的系统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一定提升。但对自己不满意的地方有两点:第一是还没有把知识从点串成面,与在学校里完全不一样的环境里,我对着一个个陌生的具体技术话题,看一会儿就又得投入去写代码和具体的项目中去,还没能找到一个好的学习节奏,甚至买了张 4090 想着在家也能学学习,但下班之后,大部分时间都是学习精力耗尽,看看视频玩玩游戏就进入梦乡了。然后是感受到自己的自信缺失,没有深入的去自己总结,如果没有提前想过的话题,就会没有那么深入,也就是说。好像没有那么多 spark time了,周围都是聪明且在自己领域甚至新领域都很熟稔的同事们。尝试给出模棱两可的答案,自己好像也没有很满意,后面就干脆表露自己的无知了,但这种露怯会令信心有所损耗。

在学校中我的自信心可能是相对充足的,在熟悉的环境和投入较多时间的技术领域中,我走在去食堂的路上就能迸发出一些有趣的想法,就像是脑海里有一张技术的知识图谱,业界的新技术总能在其中找到一个节点开始延展,抑或是对某些节点的解耦和统一。而无意识或有意识的随机游走,又总是能够诞生出新的想法。而这半年的工作中,我零零散散地组好了一些领域的拼图,还没能拥有一些全局视野。近期发现了一个能够让自己聚焦到某个技术细节的方式,就是提一个好的问题,然后基于这个问题去链接起很多个领域,例如最近在整理一个文档是《视觉 Transformer 中 Query 到底是什么?》的文档,发现想要把这个问题回答地清楚和全面还是需要聚焦和相当高质量的思考及专注时间。

而对于新的一年在工作上有什么展望,我想到了三点:年末时大家都在复盘,从系统思维的角度上,我对如何稳健的推动项目节奏,合理预估时间,以及守住节点的方法论有了很强的好奇心,也就是从 “项目成事” 的角度上来讲,有哪些现有的经验可以借鉴和学习。年末公司里也一直在强调两个词,聚焦和拥抱变化,我想项目成事这一套方法论能够让我对聚焦两个字有更深的理解,也能够在变化中找到相对不变的东西。可能在短期内,我只能在小范畴内的合作内去实践,但我也能够对协作推进一件事的成功有一定的感悟。

从技术学习的角度上,我有了一套可能逻辑还不够严密的理解系统。我感受到:技术学习其实就是在用技术语料训练自己,训练判别模型和生成模型。判别模型用于是一个过滤器,筛选 idea 是否靠谱,是否要投入时间去尝试和优化的决策。而生成模型是无中生有,一方面负责生成整个领域的知识图谱,知识节点的合并和解耦,一方面用于产出新的 idea。产出的 idea 可以送回判别模型中去过滤和筛选,在训练到一定阶段后,甚至可以达成自监督。多是一个美妙理想的学习体系呀,新年里要主动积极地加强对这两个模型的训练!最后一块就是精力管理了,工作中没有意料到的是,我感觉工作之后精力真的很有限,例如现在我就在报复性熬夜,感觉上班外的时间就只有晚上十点以后,这点时间很宝贵,又比较难找回自己学习的亢奋状态。所以就沉堕在对自己学习状态的不满中又开始了新的一轮报复性熬夜。这点我希望能够在2024年有一些小改变。我仍然记得22年实习的时候,下班之后依然精力充沛,学习娱乐,早睡早起,整个人都很正向,想要回归那个样子去!

感情和友谊

年终有同学问了一个问题,我想以这个问题为引子开启我这部分的写作。问题是 ”如果只能选一种的话,你喜欢哪一种被爱的方式?,选项有四个,A:赞美鼓励、支持;B:抽出时间陪伴,共度时刻;C:收到礼物;D:肢体接触“。

我选择的是第二种:抽出时间陪伴,共度时刻。我的理由是是现在这个注意力资源稀缺的时代,愿意和具体的人在一起,是一种很浪漫慷慨的方式来表达爱意。最近很喜欢项飙老师,他说,面对一个很不稳定不太好的世界,大家要勇敢的建立自己的附近,这句话很击中我。我自己是一个很容易受距离影响的人,我能够经常和自己近处的人和事主动发生交互和联系。我还没有成长到那么强大,是真正的时空上的附近是我下意识分享欲的体现。在这段连续的时间内,能够和在意的人一起聊天散步,看看电影,都是很棒的。理所应当的无所事事是一种能力,而身边若是有一个在意的人就完全能够抛掉理性约束,纯感性人格就能够达成这种松弛。

赞美和礼物我觉得也是有力量的,在意的人的赞美让人心情愉悦,礼物所带来的效用会稍弱一些。但这两者在如今这个语言和物质都不那么稀缺的时代,稍显薄弱了些,并且反馈是来去都很快的。我个人排序第二的是肢体接触,我想这和生理激素有关系。像拥抱牵手这类亲密关系里面的肢体接触是能够产生血清素的,使人产生幸福感。赞美也能,但可能不如一个拥抱来的有效。最近几年我离家念书时,在离别的时候都会给父母一个拥抱,让我安心也让父母安心如果时空上的附近难以达成,而性格里的含蓄又让赞美难以准确表达,可以尝试给在意的人一个拥抱吧,会很好的!感谢这位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让我对自己亲密关系的认识也做了些梳理。

对于个人感情来说,我从前几年就开始听李宗盛的《晚婚》了(说起来李宗盛的歌写的真的好,我还专门写了一篇推文来谈谈他的歌),歌词里面写到:“我从来不想独身,却又预感晚婚”,我大概也处于这种状态里面。我至今仍然对校园恋爱感到遗憾和羡慕,那是一个能够让两个人都纯粹的想要为对方变好的时段。端午的时候和师兄去看了港片《我爱你》,然后就在想自己一个人的状态也太久了。从那以后,也会对周边的爱情故事投以羡慕的目光。例如泽宇和他女友,安亭和临港两地通勤三小时也挡不住周末见面的热情,还能够一起看《奥本海默》;还有我发小的爱情也很棒,国庆已经成婚,还养着一只小狗,他们新房楼下的小吃街,是我期待的热闹。0xffff 论坛的维护者 zgq354 发的年终总结里有句话,描述的很准确:“在深圳的圈子大多家境尚可、难以理解小镇做题一路出来的艰辛与割裂;在家乡的圈子也大都有了比较大的认知差异,总不可能强求对方为了和我同频,继续这样的折腾与破圈吧?”,这确实也是我没有勇气去开启深度链接的部分原因。我上面援引的两对恋人可能也对应着我对一份感情的想象,一方面是双向奔赴和认知平衡,另一方面是生活的热闹与生气。但谁知道呢,若是某天某处被突然的心动击中,所有的条条框框就会被感性给冲刷掉,或许也是件幸福的事情。

今年在感情上倒是有一件令我很欣慰的事儿:七月去参加活动的一天,我忘记了怎么就和欣忆聊起来了,然后就在上海街边的公交站拿着全家的面包和橙汁,车站旁的绿树见证了我们时隔好几年聊了很诚实又很困扰我的话题,我想这个时刻我会永远记得。还有毕业前在操场的被告白,以诚实的祝福结束了。同事升哥拉着给我介绍对象,我还没有准备好,还是陷入沉默中好了。

去年在成都待了不少时间,结合在我姐住处的生活经验,以及参加朋友家宴的经历,让我确立了我对工作后住处的标准:要有燃气灶以及离菜场近以方便下厨,要有个稍大的客厅用来招待,周边最好有些烟火气和热闹之处。所以我租了现在这套住房,在上海不算贵,但在安亭这边又不算得便宜。好处是有一个客厅,客厅有很多装饰,虽是假花,但布艺上丰富的颜色,避免了以黑白灰为主体的沉静但单调的装修风格。在这个世代,简约的滥用让色彩变得稀缺,上世纪的轿车颜色张扬而抓眼,现在的轿车房屋色彩标准,但没有灵气。我想未来一天我能主导装修,对颜色的利用要更加灵巧一些。但是拥有了客厅就拥有了公共生活吗(援引自一个播客标题),大约只邀请了十来位朋友来家里坐了坐,就三四次的样子,我想要以这种路径来实现项飙老师说的建立生活的附近,但还是有些不及预期。

关于感情部分,确实只能这样空空的谈了,2023 年没有发生什么故事。2024 年关于亲密关系没有什么期待,船在水面上飘着,也不知道啥时候会遇到合适的码头停下。希望能够多招待一些朋友来家里坐坐聊聊天。或许也有可能去找个合租的同学而不再独居,合适的租客总是难找,但这可能也是锻炼自己心性的方式吧。

未来走向何方

总会有些好为人师的人做出各种各样的判断,发表各式各样的言论,或是可以治愈当下抚慰人心,或是迎合时代趋势,或是反共识,有些言论可以出圈被大众所引用,有的引发深思。兼听则明,这些言论经过自我这个过滤器,最终内化为自我偏见,这个章节就写一些迄今为止的个人哲学,在不久的将来,以下言论被自我证伪和推翻也是常有的事,只是写下来用于未来追溯罢了

人生是旷野而不是轨道,这句话看到了很多次,但无数次问过自己之后,我得出了这么一个结论:如今的我可能仍然不具备踏入旷野的能力。旷野的明亮辽远在你首次踏入的时候最为动人,但在旷野上游走多日,在脱轨时还能维持一种清醒不迷茫的状态,这是一种稀缺的能力。在没有做好准备的情况下,旷野不是归宿,而是逃避。所以渐渐就放下了执念,多训练自己对抗宇宙引力的能力,多做具体的事情,在轨道上疲于有能力去对抗惯性,去主动脱轨。

工作的认同感和精力管理。工作之后,与自己相处的时间又是相对少的,所以时间自由在未来的职业选择中可能会占比更大的权重。就当下来看,目前的时间余堪堪够我休息,精力条的上限值还没有锻炼的很高。工作上的事情占据了大部分,会试着转变心态和优化精力管理,工作中也有不少需要学习沉淀的点,把自己的收获整理和总结出来,给自己思考的机会,不应该太沉浸在工程和流程优化上,这本质上是心态和思维上的懒惰。更进一步的,这些一步步在脑中迸开的火花,也能压抑住感觉自己一事无成的消极心态。另外我也愈发的感受到,厉害的人大家都精力充沛,精力管理涉及到精力槽上限的扩充,以及对精力的消耗和恢复进行管理。这些实践我还缺乏话语权,没有行之有效的途径。我在想,通过切换工作语境和状态,是否能够提升精力槽的上限和恢复速度,新年里,这是个重要的命题。

未来的世界可能会是什么样。去年一整年,国内处于一种乍暖还寒的态势中,大家都以为是疫情吸引了注意力,拖住了发展的步伐,但事实是真正陷入了下降的周期中。科技创新的出圈真切地影响到了现世生活,从 ChatGPT,文生图再到 AI Agent,还有年底的自动驾驶之争,新能源车在春节往返时的无奈,各类技术话题并起,大家对技术的追捧让热钱不断地流动,又产生出一波又一波被浪潮高高卷起又重重落下的一批人。时至今日,相比于过去十年,2023 年仍然是最差的一年,而望着未来,可能仍然是未来十年内最好的一年。国内大环境的叙事手段是浮躁的,不少创业者和公司被裹挟地走上内卷的局面,发现讲不通商业上的闭环,击鼓传花和自欺欺人的 PPT 营销,开很多次 AI Day,做很多次公关,依然没能发现其独特闪耀的地方。追逐一个又一个热点,没有长期主义的一点影子,这是我有时感到很愤懑的由来。淘金者无数,卖铲子和牛仔裤的人不用上杠杆就能赚着活钱,而不是徒增负债。

大家都往往会高估一两年的成就,而会低估十年后的进步,放开视野接纳科技的进步吧,不要把自己不能理解的事视作玄学和邪恶。于我而言,我这一年学会放低预期了,不管对人还是对事。焦虑来自于理想和现实的落差,如果理想过于高昂,常常为社会和政治鸣不平,捶胸顿足,自己容易陷入社会性和政治性抑郁。我们一定要逃离宏大叙事的套子,在宏大的舞台上挥拳演讲,假装太久,跌下来容易发现不过是空中楼阁。

未来的我会走向何方。这几年经历的事情,让我愈发谨慎,变得财务理性,厌恶风险和风口。我也觉得自己不会去创业,去做什么高风险决策。就像一个 L4 的自动驾驶系统,保证最坏情况的下限就好。但就在国庆的时候,我又观察起宏观世界,发现国家坚持的房住不炒终于在当代年轻人的不结婚不生娃,租房躺平下或许要被动实现了,但是大家也并不买账,因为手里没有储蓄。我也开始审视我自己。

去年有两个问题对我触动很深。第一个是这样:如果我三十岁之前不做什么,在我四五十岁的时候会觉得很遗憾?我闭上眼,满脑子都是五十岁的自己成功地回到了成都,可能赚够糊口的钱后不工作了,身上也没有负债,为了消磨时间开了家小店,然后玩手机等待一天的结束或者和好朋友们一起消耗余下时间,空闲的时候就开始感伤年轻的时候自己没有继续往外探索些什么。我猛然醒悟过来,那种追悔莫及的感受和当时被众多羁绊牵住无法动弹的感觉太难过了,甚至能跨越二十多年击中现在的我自己。

第二个问题是:如果不考虑金钱因素,你想做什么,或者说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理性思考和仔细审问自己后,得到的答案是:这个时代可能投资自己是更好的。我可能是要准备准备往外探索的事情了,就算是最终还是会回来,就算是体验,就算是不那么成功的经历也是给自己一个交代了。

请回答 2023

1、请记录一件今年让你最想记下的事。

我的学生时代结束了,过往近二十余年的经历里,种种意外和巧合组成了现在的我自己,我觉得幸运和满足。

2、今年你失去了什么?又试图恢复、重建什么?

失去了我的学生时代。从校园走出后的自己再次感受到了自我的无知,正在试图恢复和重建信心,

3、请描述一位今年遇到的,令你牵挂的人物。

我的爷爷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在年底中风在医院住院,精神状况并不怎么好

4、今年有没有什么时候让你感受到强烈的情绪?最后是如何与之相处的?

我的室友都知道我是浴室歌手,但是在去年的浴室中,我并没有放松,每天清晨都被时间催促着紧绷着结束。相比而言,研究生期间的洗浴真是一种享受,我会悠闲地哼着小曲或者合唱团新学的歌,开启新的一天。在过去的一年里,在一段非常长期的时间里,我总是感到不开心,我感到我大抵是出了什么问题。在舟山也是这样,明明是期盼了很久的大海,当我一个人夜晚在海边散步的时候,我想着:真安静啊,当脑子里描绘的图像终于在眼前感知到的时候,好像就失去了那一份浪漫,心里却留下一句,原来当下是这样,不过如此。去 Eason 演唱会也是这样,梦想着是沉浸在乌托邦里,但是总是会从乌托邦里清醒。明明线下去了很喜欢的播客朱弟的见面会,却也是没有想象中的开心。我现在慢慢缓过来了,这其实是一种习惯性的孤独感带来的,后面多和朋友们见面,夺取参加活动,也就让生活变得好起来了

5、过去一年,你能说出一个被他人影响的观点吗?

过去一年的认知更新速度很快,思考范式进一步的稳定,有以下四个我觉得很受用的观点:

围城理论;Everything has a price;抽象和知识,缺乏的是具体和常识;降低预期

6、相比去年,你与身体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你会更喜欢现在自己的身体吗?

在沉沉浮浮中身体还是变差了起来,我不太喜欢现在过重的自己,希望能够健身,健康起来

7、请分享你今年新发现或持续耕耘的领域。

持续耕耘自动驾驶领域吧,我越来越感到 Data-centric 在自驾领域的重要性,也体验到企业和学术界的割裂,

8、今年最想分享的一本书 / 一部电影 / 一张照片 / 一句话。

想分享一本电影,《奥本海默》,最妙的一个镜头,阿尔伯特从政客身边走过,他在乎的不是现实和政治,他忧心忡忡的是科技的后果和未来。一次简单的误解就如鲠在喉,为这整个故事添上了色彩

9、请填空:2023,____ Matters.

2023,Think Matters.

关于 2024

我大致整理了几个关键词希望 2024 能够践行:暗时间、笔记的力量;从 Knowwhy 到 Knowhow;区分事实和观点;要更加注重附近和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惯性

其实没有规划那么长远的时间,毕竟去年的年终总结中对未来的期许就很贪心,但是就最终的达成情况看其实就是会过于乐观。一方面,我总是对当下的自己宽容,对未来的自己充满期许;另外一方面,人们总是对未来一年过于乐观,又会低估五年之后的自己。讲讲自己暂时的对未来的规划吧,或许还是拉不住自己贪心的期许,但就放在这里吧。从个人管理上来说,只有两个期许,第一是继续践行时间复利效应,包括理财投资,内容创作,认知提升,日常工作等方面,我越发地认同价值投资,也很容易接受复利效应的这套框架。第二是适度复盘,从财务状况,时间管理,进度管理几个维度,这个的目的还是继续和自己对话,微调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模式

对具体的事儿上,希望能够在年内考一次雅思,不论成绩如何,至少要有个成绩,暂时其实没有什么用途,只是想给本科念书时自己的执念一个交待。第二个是保持输出,技术和生活上都是,和自己对话时可能容易走偏,这时如果能够引入更多的视角,能够帮忙纠偏。第三个是继续建设对于音乐的爱好,吉他或者合唱,得去试一个,依赖外力把自己从惯性和不满意的状态中拉出来

我没有太长期的宏观的规划,朦朦胧胧地能够感受到自己想要回成都定居的念头,因为上海现在还没有一个让我留下的理由,当然啦,上海这座城市作为生活体验来讲是很棒的,城市氛围自由开放,并且同频的人不少,我还是挺满意的

数字生命中的记录

关于理财和资产配置(数据来自于 Beancount)

最近在考虑资产配置的问题,虽然目前资产存量还不多,但我从三年前开始探索(就是疫情闲在家无聊摸索)投资和资产配置的。自己依然是个小白,但也想粗略的回顾一下自己的一些经历,纯属记录

初探基金市场:三年前,愣头青冲进基金市场,几百块的本金收获了一些涨幅,每天都很关注涨跌情况,一边想着如果每天都有 1% 的收益,岂不是一年就翻好几倍的美梦,然后遇上价值回归正轨,及时清仓后尚有盈余。了解了一些基本常识后觉得长线的价值投资以及赚复利的钱更符合我的价值观,并且自己身处科技行业,开始定投纳斯达克指数;除此之外还买了些且慢E大的150份计划和雪球上有知有行的长钱账户,但不幸的是,我定投了一年多的纳指收益远远高于前两者,还得是资产阶级的钱好赚(其实本质上是美国科技公司对行业的垄断以及全球化的业务的特性,创造了更多人和机构的认同,其实纳指的很多公司是被高估的,这也是市场击鼓传花的一面)

被加密货币上课:两年前我研一上学期结束,文章中稿了。也忘记了在哪里了解到的火币,开始在火币上交易。很刺激的经历,当时几千块的压岁钱全部投进去后,一天就能翻倍,然后第二天就下跌严重,自己在预测未来的时候各种做空做多,但是频繁交易和换向导致亏损严重,想要回本的想法让我开始玩杠杆,五倍十倍和百倍杠杆都玩过,应该是都亏损了不少,也让我对这个市场开始厌恶,最终铸成我现在极度厌恶风险的投资偏好。另外还有个好玩的事儿,当时流行自己发币,如果小众币火了那就是百倍千倍的涨幅,非常夸张。当时和网友发币,技术和流程主要是攒局的人搞,搞了一些噱头(例如当时很火的996风潮等等),我投了几百块作为创始团队之一,来增强流动性,给我发了4000亿个币的样子(已经忘了多少个零了),这些币现在还在我钱包里,算是小小的风口参与者。这个经历也导致我现在对风口也比较谨慎的判断,被簇拥的风口到底有没有价值,可以让子弹飞一会儿,就算要去,也要去头部,因为马太效应确实存在。

记账、预算和整理资产负债表:2022年年中开始,我使用 beancount 记账,辅以 double-entry-generator (tripleZ 学长深度参与并维护的开源项目)实现半自动化。每个月初用一小时时间对上个月的账单做整理、回顾和记忆。今年开始,我制定了预算表。在每次记账结束之后,每类支出需要和预算表上做一个自动化的比例计算,方便了解自己的进度和财务状况,得到一份简单的资产负债表。然后我发现自己对于负债极度的厌恶,从通货膨胀和现金流的角度理性来看,购物分期是完全合算的决策,但会令我很不舒服。我现在难以想象我背上几百万房贷后的心理健康情况,这是套牢和枷锁。

关于各类展览活动与音乐会(数据来自各种票根)

今年拓宽了自己往外走的边界,一个人也能参加很多活动,既是为了内心的富足,又是能够充分感受到城市文化里的包容和多元,这就是上海这种城市的魅力。七月初的周末,我穿着 Ea­son 演唱会的 T - 恤来到毕加索艺术中心参加活动。了解了毕加索和他多个阶段的画作,场馆里的真迹和限定的扫描件,跨越时空的对话,我突然感到艺术家也是简单而自由的,情绪就可以直白地画在画上,表达喜好。同时他们是真的很幸福,能够将情绪抒发在画板上,能够表达。从最初的非自由创作阶段的模仿到自由地开拓出自己的风格,再到晚年大道至简的画作。立体地塑造了一位艺术家,我确实有了新的了解。这次活动好评,大家在参观之后体验了 Sta­ble Dif­fu­sion 的 AI 创作(App 是无界 AI),也拿起画笔创作自己的油画,我们组的同学创作了两幅星夜下戴耳环的少年,一男一女。最后是画作拍卖环节,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游戏策划的同学,用《漠河舞厅》的背景将两幅画带到另外一个高度,大家都愿意为故事买单。活动结束,我第一次赶上末班车回到家里,还好有两个好看的冰箱贴陪着我。

七月八号是周六,和一鸣、晨旭去了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逛逛。于我而言,这个展会是有特殊意义的。在 2019 年的八月底,MSRA 那边负责对接全国微软学生俱乐部的昊哥给我说可以给我们提供来回车费,去参展。我旋即就拉上俱乐部小伙伴组队去上海。因为那个时间正是我要考虑考研和工作的关键节点,所以我提前去上海散心了。在青旅住了一天,我当天朦朦胧胧地睡去,满脑子都在想应该怎样抉择未来的生活。四五点醒了之后再也睡不着,干脆就出去逛逛好了,然后就一路地随意逛,从世博会中国馆逛到世博公园,惊讶地发现旁边居然有梅赛德斯奔驰中心。然后望着黄浦江对岸,下定决心要继续读研好了,就考心心念念的浙大吧,总得要往上走不是么,至于后面保研又是另外一个复杂的故事了。在四年前的大会期间,我追星成功,听了沈向洋老师的 talk,看了各家都在秀自己的 AI 技术,腾讯的绝艺围棋机器人,第四范式的 AI 解决方案、美团等厂商的自动驾驶给我埋下了一颗做自驾的种子,微软小冰的电台和作画应该是当时很早的一批 AIGC,在当时那个时代,我真的觉得百花齐放,这次展览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的研究方向和从业方向。那次展览还发生了一些有趣的事儿,双马对话,麻将 AI 等等。所以这次的 WAIC,我依然很期待。但来到现场的展览就有些索然无味了,更准确的是审美疲劳。作为从 AI 行业的从业者,我看到扑面而来的大模型,AIGC,芯片和做的很一般的机器人,我理解这几年 AI 产品化的压力。但是如此没有创新和抢占市场的解决方案令我的兴致跌入谷底,甚至唯一的记忆点是一家英国的芯片公司 Graph­Core,交流了很多专业问题,他们想要做一套新的计算芯片,这意味着还需要去开发新驱动,新的对标 CUDA 的计算库,工作量还是很大的,展台的技术 Leader 也很 nice,详细耐心的解答我的疑惑。四年过去了,时间就这样流过,我又故地重游。我再一次和一鸣、晨旭站在黄浦江边,看着身边的梅赛德斯场馆,怀缅过去的那个自己。算是一次跨时空的交代了,心疼四年前迷茫踯躅的我,而将时间拉长来看,那次抉择真的改变了很多,谁能知道误打误撞之下,我做了自己喜欢做的事儿呢。

另外还有 ChinaJoy 二十周年活动,两次彩虹合唱音乐会,陈奕迅演唱会,拾壹点的 I 人聊天局,粤语角,唱歌局等等,由于创作精力原因不再展开了。放一些图吧

09
09

10
10

关于运动和健身

以下数据来自于 Keep 和 PICOOC 体脂秤,对自己身体状态并不是很满意,好在完成这篇总结的当下,情况有了很多好转

  • 运动:2633 分钟、69次、43天
  • 骑行:777 公里,119次,通勤的时速大概在 16 -18 之间
  • 体重情况:体重上升 6.1 kg,脂肪增加 5.1 kg

关于阅读(数据来自于豆瓣及微信阅读)

  • 今年照惯例会看比较多奇奇怪怪的书:《北京折叠》、《小行星掉在下午》、《流浪地球》、《文城》、《零售的哲学》、《100天后会死的鳄鱼君》、《我们生活在南京》
  • 阅读进度超过 50% 的书:《当我在谈跑步的时候,我谈些什么》,《心中有数,生活中的数学思维》,《撒哈拉的故事》

农历十六,昨天我看到月亮很圆很亮。今天晚上在飞机上,我发现飞机在云层之上,云层很亮,是月光。本想空中赏月,但几次趁着飞机颠簸探头寻找都未能得见。后面我发现了,我这侧的机翼上有机身的影子,这应当是表明月亮在另一侧,或许没机会见到了。还有一件事,登机之后我本想套上耳塞看会之前缓存的电影的,就这样混完一路。我旁边的女孩子拿出平板开始阅读,偷偷瞄了几眼,居然是哲学,讲尼采的。我也旋即摸索出我的kindle,找了本书读。是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欣忆曾送我一本并附上了赠言,在一月前收拾毕业包裹时才又翻到。印象里我在天津回南京的列车上把这本书看了大半,但还没看完。几年过去了,我们俩也分手很久,她前几天回国发了微博,好像也新谈了对象,找她约饭的想法又无疾而终了。说回书本身,我还是对三毛的率性所感染,也对自序里的一些话感到共鸣。她说,千万不要对她期望过高,写了书之后,她依然仅仅是一个小人物,甚至她有时候读了自己写的文字,再照照镜子,也会有些认不得自己。文学和生活的割裂感,一码归一码。三毛再率真自由,也会对回国后那么多的社交感到不知所措,甚至惶恐到希望降低世人的期待。而文学大家们,像是余华和刘震云,则能够以大量市井和粗俗的文字翻来覆去讲好一件事儿,有时候我在感叹他们小说怎么能写这么长(没错,就是《一句顶一万句》),但这或许就是他们这种大师举重若轻的体现吧,那么多文字,翻来覆去其实说的就是一件事儿,可称之为一万句撑起了一句。在真正需要发声时,这些大师们言简意赅,聊起孔乙己和长衫这种社会现象,余华老师的话也是真实的隐喻

前两天休假回成都,和发小以及我姐去川西玩,在飞机上,我又读到了刘慈欣的《乡村教师》,一场星际清理居然会因为一位乡村教师的努力而改变走向。自从我小学初中学习了统计开始,我时常会蹦出一些世界系统的的想法,例如从上帝视角来看,某些人群的精确比例到底是多少,有多少我未曾想过的事情其实是在同时发生,哪一只蝴蝶会影响洋流的走向。我没有小说里的世界系统,无法写些 sql 来查询。但是我经常这样思考后提醒自己的是:人这个生物的特质就是主观感受高过真实,如果没有数据的支撑,大家都会活在自己的一方小天地,在茧房里传递信息和情绪。

关于影视作品(数据来自于豆瓣)

根据豆瓣统计,去年共看了 48 部影视作品,下面列一些个人觉得不错的作品:

  • 好评的剧有:三体、非自然死亡、重启人生、钢之炼金术师、进击的巨人、浴血黑帮
  • 好评的电影有:长安三万里、我爱你、蜘蛛侠:纵横宇宙、疾速追杀四部曲、金陵十三钗、奥本海默

六月回家的每天晚上回家都在看《疾速追杀》,今天终于把四部看完了。毫无疑问的爽片,干净利落的补刀,个人英雄主义彰显到极致,不想被规则束缚但最终依然想依赖规则获得自由。打斗场面简洁明快,第四部的俯视图(BEV)视角下的枪战看的真爽!

钢炼真的真好啊,好久没看过happy ending 的影视作品了,重温一遍,真棒;然后用了一周时间把巨人重看了一遍,很多内容是之前看过的,重温之后发现年岁大些后和之前理解完全不一样了。调查兵团的人做出一次次抉择,最终也是走向了艾伦所看到的那称之为宿命的未来。最终季最后几分钟艾伦墓前的变迁更为讽刺,争端不会平息,整个世界陷入不断的循环和周期中。现时的几千年来也都是这样,没有外患必有内忧。啊看完之后宿命感好强,也突然想到了三体里面‘”没关系的,都一样“,在宏大视角下看,真的都一样,把问题拖到后世也是一样没有解决方案。延续历史而不是延续仇恨,把事实和情绪剥离开这种事儿也很难做到。什么也无法舍弃的人,什么也无法改变。和前段时间重温钢炼里面的等价交换是真正的共鸣。果然年纪大了还是喜欢重温老番啊,应该是当时有些内容隐隐约约留下了什么,没有完全读懂,留下了烙印,所以又来寻找吧。重温老番下一部计划是:《死亡笔记》!犹记得初中看了之后天天和同桌仿写 L 的字体,真是智斗巅峰啊

九月份的一天早点下班了,和同事及他女友去看了《奥本海默》。看完之后真的后劲很大,全程叙事,和《星际穿越》有点像的诺兰味道。政治和科学/人类相比真的像个小丑。整部影片是奥本海默本人的救赎,但我相信给他回到那个时刻,他还是会去那样做。奥本海默的妻子也是最理解他的后盾,患难与共。诺兰太强了,工作以来这几个月是我第二次进电影院,有幸欣赏到这样的佳作真的太棒。顺带一提,我觉得我同事幸福到爆炸。能找到一起去看《奥本海默》电影的女生相伴一生也太幸福了(他们在一起七年,女生博士毕业准备入职上海这边的高校了)

关于播客(数据来自于小宇宙)

播客记录如下:89 天在听播客、86 个单集,共 74 小时。去年的年度播客给了Hey jude,今年的给了知行小酒馆。去年重在向内看,去践行很多生活实践。今年在向外寻,拓宽视野,探索更多有趣的话题。melody上次分享了三个观点,我在这一周里陆陆续续得想起这些话语,把脑子里面暂时清空一下,记录在这里:

如果有人说懂得了许多道理,却仍然过不好这一生,melody说,那大概率是没有真正的懂得这个道理。我在读金钱心理学的时候一个道理说,我们要重视风险,但是另外一方面,对于一些真正重要的事情来说,我们又应该不顾一切的去投入,这两者之间仿佛是有矛盾的;争地策略:人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当被一件事情占住之后,就没有能够容纳其他事情的空间,要学会赶走敌人,抢占争地;社群的力量很庞大;记录自己的时间花在哪里,当自己emo的时候,多想一步,问自己是评价感受还是事实,而评价感受又是有锚定效应的,事实才是不争的

关于音乐(数据来自于网易云音乐)

今年对于音乐的喜好发生了一些变化,年初还是偏爱着 Eason ,工作之后状态丧了一些,就开始听一些乐队的歌。从《乐队的夏天》里面的刺猬乐队,旅行团乐队听到偶然发现的椅子乐团,昨夜派对等。然后又加深对粤语歌的喜爱了,听杨千嬅,容祖儿,张国荣等,我表哥说我出生错了时代,如果再早出生几年,从小到大都是粤语歌的盛筵。去年在学弟的推荐下,还听了一些后摇,像是惘闻,单是乐器的组合,没有人声都很有力量。以及一些钢琴曲,像是坂本龙一的曲子

参与了两次彩虹云合唱的录制,从学校合唱团里毕业之后,依然怀念听着女中和男高声部,自己的音调和节奏越来越准的共鸣。看到微博上彩虹超话主持人凤老师发起的《声部介绍歌》云合唱,就果断报名了,顺利发出后还收到了咩老师寄来的彩虹周边。年末又试了试《告别时刻》,在许久未练习的情况下,对自己的音准和状态不甚满意。2023 年其实去了线下合唱团的面试,选拔通过但由于距离过远,最终还是选择放弃。我想着 2024 年,有机会还是要去上海的线下合唱团感受共鸣的魅力。

以下是数据部分,年度歌手依然是 Eason,没想到是今年才真正听懂《任我行》这首歌,反反复复听了很多遍,

记录输出和自我影响力

在输出这一块比较惭愧,很多稿子(包括技术和生活的)攒在手里就落灰了,成了一堆半成品。导致选题库越来越大,想要以写促思的话题越攒越多,但输出量却没有上来。我对输出质量的要求会比较高,所以面向公众的文章,分享等我都会比较用心的准备,但这也导致了产量不足。细细想来,我觉得需要在质量和数量中间达到一个平衡。

在技术阅读和输出上,例如领域论文的阅读,从量变引发质变是比较合理的,一系列论文笔记之后的总结和阐述是更有价值的,但这又依赖于对之前论文的深入理解,所以用单篇论文的笔记来引发思考,再以小综述的形式记录自己的 insight 和 总结,或许是更好的方式

集中的生活火花可以用朋友圈快速地获得分享的反馈,而由自己的生活实践带来的认知迭代,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 knowwhy 到 knowhow 是从理论到实践的闭环,我在想,生活记录是不是也可以更加频繁,行文之中穿插着一些奇奇怪怪的点子也是挺有趣的。

从客观数据上来看是这样的(截止到20240507),博客访问量,Github Follower,Inoreader RSS订阅数,微信公众号,知乎。后续会把技术和生活的内容都放到博客里,技术的放知乎上,生活的放微信公众号里,在不同的地方被人看到

生活只言片语的摘录

日常会在 Telegram 和 Flomo 上发些文字,有些关于技术和科研,有些关于生活,回顾的时候觉得有些文字值得摘录整理在年终总结里,也分享出来给大家看看,如果大家对其中某些观点有共鸣或者想讨论真的欢迎随时找我。

关于生活的胡言乱语

2023-03-15:因为一路走得太顺,遇到真正的困难时,容易用逃避来装作自己从未失败。毕竟都没有尝试,何来的失败呢。例如考研,例如求职。但是很多事情都会需要一种赶鸭子上架的莽劲在

2023-03-25:”不要温和地脱下那件长衫“,昨天和室友去吃饭才知道这两天学院考研复试,我开玩笑的说了一句:”或许他们以为他们进入的是天堂“

2023-04-10:学生时代,我曾担任过一些团体的发起者和负责人。大一寒假回高中母校和一些同学成立了校友会,随着核心负责人的流失,无心运营的清华学妹难堪此任,学校也并未有所重视,仅仅是一二九的加油视频录制工具人罢了;大三学年我担任了校微软学生俱乐部的负责人,个人觉得还是使社团回光返照了一阵子,但我不擅长合作和培养,能我做的事儿我都亲力亲为,大一大二的同学没有参与感,更多的是被安排,随着技术传承的慢慢削弱,社团也没落下来。好事是一群大一的学弟学妹自发地接棒,在另一个校区做的有声有色,令我欣慰;我一直在维护高中母校在南航的校友群,昨天毕业聚餐结束,大家都说,我走之后,参加活动的人越来越少,群里也很难组织起毕业聚餐的其他活动,我又感到惭愧起来,这些团体可能都带上了我的个人色彩,过去了这么久,我还是不懂得传承;我在研究生期间,加入了校研会并成为核心成员之一,我从中学习了很多。研会中,研一进来的同学就要在传承之前精品活动的同时自己开脑洞开辟新活动,每个活动的负责人都是研一的同学。研二的部长们更多的是把控进度,发现并选定负责人,给予帮助等作用,就这样一届届传承,运营的还不错。我意识到,团体和组织的领袖的影响力最多一两年,即使是有太深的感情,也最好不要再继续待着和干预。时间滚滚向前,需要有新人站出来支撑整个组织,更新建设思路

2023-04-16:喜欢的博主拿到了 CMU 的 robotics 的 offer,他说了一句我特别喜欢的话:“人生是一场长达几十年的均值回归”

2023-04-22:毕业这段时间真的好棒,不用焦虑任何事情。想看书就看书,想看电影看剧随时开始;想要自己做减脂餐也完全自由,微波炉叮紫薯和做自己想吃的卤味;爬楼梯时清理自己的待看列表,在客厅做Keep时看《非正常死亡》;抽空把之前想剪的视频剪了,一时兴起就看完一本想看的书并延展资料写完读书笔记;和朋友逛夜市猜鬼秤,在电竞酒店打麻将过夜,帮朋友搬家躺在新房沙发上任小狗舔舐,吃朋友的开锅饭带上礼物举行乔迁仪式。这是回川回成都的生活松弛感,甚至会让我早睡,属实是让我好好休息了一阵

2023-04-23:昨天去朋友家吃开锅饭,相识十年和近二十年的朋友们一起喝酒聊天,在酒精作用下说些真心话。然后红酒白酒啤酒混着喝,给我干醉了,第一次体验到断片的感觉。喝完去打麻将到凌晨三点,至今仍不记得我是怎么进到茶楼的,只知道倒下就开始睡了。酒精真不是好东西,能实施记忆剥夺术

2023-04-26:早上兴致勃勃做好番茄牛腩面,喝杯黑咖啡,去骑100km天府绿道。看下今天能骑到多少公里。另:速溶咖啡加到水里比先放咖啡再放水搅拌要好喝耶

2023-04-26:早上造了30km,到中午吃完KFC狠狠造了30km后开始掉速,笑容逐渐消失。今天的运动就到这里吧,一周的运动量了。有无货拉拉接三辆自行车和三个落魄大学生,来个货拉拉把我们三个带走吧,骑了六十公里,顶不住了。

2023-04-29:现在这个时代,学生们欠缺的不是知识而是常识,欠缺的不是抽象而是具体

2023-05-07:在嘉定租到了满意的房子!虽然是昆山的产权,但是离公司只有五公里的通勤距离,101平的两居室被房东锁了次卧用来放东西变成一居室,谈到3300块包宽带,装修也很棒!下午回南京去东南大学听合唱音乐会了,他们的曲子很有意思,《如梦令》也是我进团唱的第一首曲子

2023-05-08:Songs Enbrace Us!去东南听合唱音乐会和林总演出,音乐会很棒。这份节目单仿佛是同我的合唱团旅程有缘,我在鹰之歌合唱团第一首歌学的是《如梦令》,毕业前的最后一首歌是《彩虹》,听到彩虹我也终于绷不住了,眼睛湿润,毕业季排这首歌也是常常排着就开始哽咽,没来由的,总感觉唱这首歌是被人理解并拥抱着。最后的安可和天南海北团员们的大回归令人感动,这是距离隔不断的情感。团员致辞时说到,合唱团是逃避现实的伊甸园,音乐会则是他们这群爱乐之人的终极梦想。我越来越认可一件事情:大家在成长,很多时候是将世界变的越来越抽象从而掌握本质和变得理性,而艺术则是将人拉回现实,去跨越时空获得和感受。音乐确实是救世主,让人变的完整又生动。最后附上《彩虹》的歌词:啊~世界很大,有多少日夜独往,啊~旅途漫长,共一曲歌谣相伴

2023-05-08:一颗藤蔓想去找月亮,只顾埋头向上钻,知道身边空无一人时,它抬头看了看月亮,发现高处不胜寒,便又想往下,忆起当初矮矮的时候,它抱怨其他高大林木不仅遮住了月光,还抢走了阳光和雨水

2023-05-09:折腾了这么多次工具,从大一大二时候用的有道云笔记 -> 沿用至今的Notion -> 工作求职使用的飞书,此外还有 记录即时想法的 Flomo,中间也试着用了 Teambition(阿里出品),语雀(阿里出品)等等,今天准备 All in one,将知识记录放到飞书里面。希望一个工具能够具有的功能包括:

  • Todo 用于安排我的日程
  • 多端同步的文档(包括 web、ubuntu、win、手机端,日后可能会需要 mac 端)
  • 网络访问足够稳定(Notion 这一点有些劣势,虽然我下载新版 Desktop 之后感觉有改善)
  • 操作简单、符合直觉(Notion 的功能很全,但是我用了这几年发现我并没有很多复杂的需求,方便记录即可。方便给实验室等小伙伴安利形成生态)
  • 实习的时候也使用的飞书,说实话飞书在 toB的路上做的很成功,目标用户是企业,并且可以定制化(实习的时候有很多内部的功能),让我能够信任这个工具大概率能活下去。此外,前几天还是给 Typora 这个工具买断付费,转了正,要不是实习搞了点钱是真舍不得,也算是为用了好几年的工具的支持吧。Typora 目前看本地的 Markdown 文件还是完成的很完美,中间也去看过 Obsidian 之类的工具,生态丰富的同时意味着需要自建折腾。年纪大了没有兴致去做这些事情了。
  • 随着几年来需求慢慢厘清,工具的选择和使用也变得收敛起来。但也会有些唏嘘,年少时接触到新奇工具带来的感动逐渐减弱,慢慢的有些躺平,还有些懒得折腾的情况出现,有些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的感慨。

2023-05-09:最近听到一句话很好玩:”世面就是世界的一面罢了,放牛娃的满天繁星和卢浮宫的蒙娜丽莎,都是一次世界的投影“。

2023-05-14:今天是母亲节,24年前的这几天是我妈妈的受难日。我突然意识到这个事实,在24年前,我母亲跟我现在相似的年纪,却已经要承担起养育一儿一女的重任。而我在这个年纪,还是个生活经验匮乏的,自知甚少的愣头青。我无法切身体会到妈妈这些年的的不容易,只能用行动减少妈妈的担忧。祝我妈妈母亲节快乐!

2023-05-24:高中同学和她的青梅竹马参加了军队的集体婚礼,太浪漫了,走红毯的第一对,真好看!还记得她升学宴邀请我们去她家里,腼腆青涩。没想到一毕业就义无反顾地去到拉萨,勇敢坚韧,并和军队里异地多年的青梅竹马的男友坚持到现在结婚。时间飞逝,身边的人都变得越来越幸福,刚刚找她聊天,她说他们俩的故事也是“玻璃渣中捡糖吃”,一句话概括其中的不易。好想拥有这样的爱情,羡慕!

2023-05-28:《保你平安》观后感,欣赏大鹏导演的作品,越来越好看了,从《缝纫机乐队》到《吉祥如意》,再到《保你平安》,在《保你平安》的片头还看到了吉安大吉他的标志,有种时间回溯的感觉。我本以为大鹏只是个年轻导演,靠《屌丝男士》火出圈,吸引眼球。后面我看到《缝纫机乐队》,有一种莫名的感染力,甚至让我对音乐有了另外的理解,也去了解那些热爱音乐的人们还有乐队们。再然后是《吉祥如意》,电影变成了纪录片,真实地反映了老人去世后大家族艰难过渡的样子,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对这个片子印象深刻,多次推荐。这次的《保你平安》让我们看到了谣言和风言风语的推波助澜的强大破坏力,用喜剧的内核包裹住深刻的故事,用作为软肋的下一代人去激励上一代人,给人勇气和善良下去的力量,令人动容。生活已经那么苦了,所以宫崎骏导了动画电影,用温润的动画包裹住给大人们看的道理。生活也需要些欢笑,所以用喜剧衬出现实道理,避免了说教情绪,令人共情。大鹏是一位挺难得的导演,期待新作品!

2023-06-04:工作前日夜玩手机不愿睡眠,工作后加上午睡将睡眠补成绿条。在家里自己做饭,边做饭边看电影,在外的独居生活。我每天从公司返家会到上海和昆山的交界线,我的手机总是会没信号,是难得的贤者时间,有空抬头看看十点下班的小区和人们

2023-06-26:最近又更新了对自己的认知,在工作午休时间想的,想着想着就睡不着了,没有逻辑,也缺乏整理,先记录于此,等后面再去写公众号了。我本是个 I 人,但最近总感觉有些 I 人 E 化的迹象,但或许这就是 I 人的特质,我原以为 I 人是能够独自消化情绪的,但是 I 人可能是习惯独自消化情绪,而和朋友们的聊天是一种催化剂,不仅能将情绪排解掉,还可以变得开心充实。这段时间我也突然意识到自己的一些问题。一是说话做事欠考虑,二是有时候分享欲太强,不知道会不会给倾诉的同学造成压迫感,第三是有时候观点不能够很明晰的表达出来,很多时候也不能很好的去理解对方的想法,甚至也没有勇气去表达和做出来,

  • 总的来说,我会把一件很复杂的事儿想简单,会把一件简单的事儿想复杂。人到二十多岁的年纪,开始对世界的运行规律多出一些认知,我觉得,现在这个时代,人们不缺乏知识,互联网上,课堂书本上,抽象的知识触手可及,随意汲取。但是常识是更珍贵的东西,我很欠缺生活常识,研究了很久如何打开燃气,如何交水电费,从一鸣那里知道骑行还会掉链子(很感动的是一鸣说如果真的掉链子了可以求助他)。对我来讲,人们之间的交往也是另一种常识,我时常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中观察外面的大宇宙,我讨厌冲突,讨厌误解和被误解,所以做事犹豫,但说话又并没有很注意,经常会惹人生气。让我妈生气,让我姐生气,但好在我姐是一个强大的人,她很快就调整过来并承担了我发泄的脾气,虽然我说的话会很伤人,她也会直接一把把我的情绪揽住。正如她传达给我的,如果我的情绪不再过于敏感的大起大落,有钝感力,才能够真正的被称之为强大
  • 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一些优点,我不再会为问问题而有羞耻感,我发现周围的同事都很强,但也能很坦然的说出自己的知识盲区,承认自己的无知才是变的明智的开始

2023-06-27:不要给自己定标签,我的想法是,把自己纳入一个群体后再去观察能让我找到一个参考点,读历史读人物传记都是这样。从技术上来说,有了参考点之后就去学一个偏移量,做深度学习的同学知道,学一个 offset 是比直接学坐标是更容易的。至于参考点可以更新呀,每段时间对自己的认知都不一样

2023-07-02:正式成为有车一族!想起今年二三月份在驾校学车的时候回学校又重温了一遍强风吹拂(动漫+原著小说),作品里风与人,人与人之间的双向奔赴令人羡慕。毕业之后和渊博,超宇硬造百公里天府绿道也让我继续加深了对骑行的好感。现在我也终于有自己的车车了!不过上海热起来了,怎么通勤是个问题

2023-07-09:《上海的那头》,彩虹的新歌,其实已经出了半年了,但我是第一次听,一如既往的好听!昨晚和同学进城逛完展,回来路上买了烤串,在小区门口看到有光明的鲜牛奶,就立马订了,150多一个月,之前在学校也订过,这样每天早上又有期待的牛奶了,很棒!然后也想着,在上海这种地方不谈个恋爱也太可惜了吧

2023-07-16:重温《乐队的夏天》,旅行团乐队的《逝去的歌》也太好听了吧!听哭了;

2023-07-18:斯斯与帆《马儿嘟嘟骑》,昨晚又给我听哭一首,之前的偏见是,乐队应该就是摇滚雷鬼放克朋克,摇起来甩脑袋那种。又重新看乐队的夏天,才发现一些宝藏乐队,旅行团,旺福,斯斯与帆,越听越喜欢

2023-07-31:公司的人体工学椅,躺下的控制杆是往上提的。很多时候都让我想起学驾照时的手刹,刹住惯性,开始午休!

2023-08-06:https://blog.lhp-pku.top/about/,又一次从 RSS 点进这位同学的主页,真的很喜欢这种爱憎分明的洒脱,她的文字总能读起来很舒服。写作和音乐确实拥有强大的力量,读着她的文字,听着椅子乐团的树屋,爱上了这首歌

2023-08-20:参加了OpenMMLab线下面基会,和好多网友见面,特别是眸哥(深度眸)!几年前就和眸哥是网友,终于见到本人了,我也是得到眸哥的鼓励才成为Contributor的。今天听了核心开发者和mmdet等算法库maintainer的分享,一起讨论开源社区运营中有趣的事儿,受到很大的鼓舞。今后在空余时间也要继续精进自己!上海AI Lab办公环境真不错,活动结束后和同学逛到黄浦江畔,大家都是很有想法的人。世界也很小,一起吃饭的同学,我昨天刚看了他的cvpr 文章的 talk,还遇到了同事的学弟~

2023-08-27:在崇明岛的 Camp 结束喽,和各个 base 的校招生同学一起玩,是一个超大型网友见面会。和大家深夜阿瓦隆和畅聊的时光真是珍贵,和大家在即兴戏剧中大笑,为七夕奶茶和餐食的烧烤而惊喜。最后的晚会也太棒了,驶向云外的火车、大合唱和集体跳舞现场、闪光灯的星星点点、还有杯中的酒,都溢满了真情。另外,公司大佬们的勇气和心力让人感动,不断地对抗走向平庸的引力中,走过了开荒时代。我们追寻着地平线,但寻找答案的过程比答案更为重要。我们心中还是应当固执地维护一个理想花园,理想主义永不灭亡,明天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2023-09-25:最近呢,想的很多,实践的却很少。从上周一开始,我的状态就特别差,晚上回家也不想学习了,就打游戏打到凌晨一两点,然后玩手机玩到两三点。自己知道是不健康的作息,但就想摆烂,一直也不知道这份摆烂是为了什么,独居生活也导致了不会有人来很近的感受和抚慰你。这周做了一些尝试,摆脱这样的状态。昨天去了上海一个合唱团的公开课,一位老师准备成立一个青年合唱团,很久没有合唱排练了,但是处于一个陌生环境里我还没有找到在学校合唱时那么快乐,老师很好很专业,团员们也还蛮专业的,让我在仔细思量一下要不要加入(主要是去排练往返三小时的通勤时间是有些长了),周日和老王吃了饭,聊了聊最近遇到的困惑,我发现自己还是想的太多但重复地在纠结一些问题,想的不深,行动的比较少了。工作之后,状态起起伏伏是一定的,自己也能感受到对当前状态的不满。情绪内耗是因为想通过思考的方式来找到出口,找到出口后,行动才是那把钥匙,一些事做成了之后是可以破局的。和人的怠惰天性做对抗,希望能够慢慢地增强对生活的掌控感

2023-10-16:在当下能提供情绪价值的产业或者给人以情绪价值为副产品的产业正在蓬勃发展。一方面,直接提供情绪价值的文旅产业和年轻人热衷的演唱会音乐会音乐节,越来越多人愿意去这些地方释放情绪,也并不是自己不懂某些道理,但去了一些地方后听到旋律或者动人的歌词,会让自己感到找到同类,大家在当前这个时空下是在一起的,情绪互相感染有一种强烈又柔和的力量。另外一大块空间是为能够提供附加情绪价值的产业留着的,海底捞,爱康体检,蔚来汽车等等,在自己本业外使用各种方式来为用户提供附加的情绪价值。不过任何一个用户圈,从小众到流量化的过程中都会经历规模化带来的管理问题。而这会造就一批为了小众化做用户筛选机制的事物,用优越感提供情绪价值

2023-12-01:一个家里需要存在一些多样性,我和我姐就是这样。我在科技行业,我姐在消费行业。我天然就对数据,性能,科技,效率等工具和客观事物感兴趣,而不擅长和人交往沟通。在熟悉而小众具体的语境里才有话题聊,例如产品力,自动驾驶,商业,理财等大东西。涉及到日常和生活,都是和自己对话居多

  • 在我妈提出要不要去自己小创业一下,去做购物团长的时候。首当其冲的是风险,是对社交资源的消耗。但我姐想的是鼓励这种生活实践,这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2023-12-08:从学校出来之后,我一直在逃离宏大叙事。寒气和烛火都能至上而下的传导,但是能否传到微小的个体身上,是有强烈的反差和剥离感的。

  • 我时常在想:精神洁癖其实会让人错失很多时刻的机会。黄峥依靠对商业的洞察创立拼多多,微信生态的助力让拼多多竟然能和阿里相提并论,从没人说拼多多的技术有多强,开源和论文也寥寥。我一想到前端工程师们要适配拼多多各种夺宝的土味审美和牛皮癣似的触发和广告,就忍俊不禁。但是 business is business,这是主打下沉市场的商业打法典范

2023-12-08:“今天和我妈聊天聊到一个新话题,内容可能不是很好听。她说最近她和一些小姑娘小伙子聊天,很多年轻人很优秀,学历高又有很稳定的工作,一年十好几万又在事业单位,属于好多毕业生都羡慕,前途一片光明,但就是…没有色彩,只有光明没有色彩,就是白的,你懂那种感觉吗?”。这篇文章写的也太好了,是三观跳脱了固定标准的父母。摘抄的这段也很喜欢,困在主流框架里面的年轻人,虽然正确,但没有色彩

2023-12-08:昨天看到同样是校招同事的日报,里面详细地记录了和 mentor one-one 的问题以及 mentor 的回复,令我大为震撼。我以为在公司里面,one-one 是说着玩的,大家都疲于应付下一个节点,我看到同事剖析自己得到的问题以及上级给的回复,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的方法。定一个小目标,年前和我 mentor one-one 一次

2023-12-15:看到同学微博里面发的一张酒柜图片,我远远的看着,以为是高中的宿舍楼,当时对面是女生宿舍楼,一到晚上就是这般光景。等到熄灯的时候,宿管阿姨很规律的从左熄到右,从上熄到下,高中的普通一天就结束了。酒馆或许也对应着工作后类似的东西,去饮点酒,一天也就结束了。配上昨天和校招同事出去开小灶的图

2023-12-17:咱终于钻石了,从 13 年打到现在打了十年了,没想到第一次上一区钻石是在工作后,用几个英雄基本单排打野上了钻。算是了却一桩心愿,游戏可以卸载了,好好读论文学习吧!

2023-12-25:从集市回去时总觉着不尽兴,想在平安夜喝杯热红酒,想着去安亭老街碰碰运气,竟找到一家。里面年纪约莫五十网上的叔叔阿姨们拿着麦,唱的蛮好的。我唱着毛不易的消愁和盛夏,和叔叔们唱着夜半小夜曲和光辉岁月,啥都没想,特别开心。然后店里的抽奖活动,我消费 51,抽了张 1599(分十次用完)的券,很惊喜。回家之后看大家的 2023 年终总结到了现在,希望今年的年终总结能真正在今年结束前写完。但我很苦恼的是,去年的年终总结(https://muyun.work/2022-summary.html 糊里糊涂的写了一万多字,无形之中拉高了门槛。今年就随便写写吧

关于技术的胡言乱语

2023-02-19:世界是简单朴素的,强化学习的平台一样,设定几个规则就可以轻易的形成一个小世界。物理学三大定理,那么多变量,需要解耦,换一个变量换一个常量就可以。相关性到因果性这一步是非常困难的

2023-02-27:最近发现一个有趣的事情:工作的目的是为了不工作,做学术的目的是为了不做学术

2023-05-27:昨天和同事讨论了下自驾感知的算法,一个关键点是要对下游的规控友好。举两个例子,之前自动驾驶喜欢使用 Freespace(可通行区域),现在提的很少了,都直接用感知结果传到下游去做路径规划。

  • 这俩逻辑是不太一致的,Freespace重点在于告诉下游哪些区域是可通行的,比较依赖于分割结果,一是密集的分割任务算力消耗大,第二是分割结果不稳定导致 freespace 跳变或者不一致的话,车辆可能会由于误判前面是非可通行区域而导致急刹车等影响驾驶体验的操作;而基于感知结果传到下游的链路告诉的是哪些区域不可通行,避免撞击或者保持安全距离即可。这套方案的问题是现在感知算法通常还是基于闭集检测的,一旦遇到标签集合中未定义的物体,例如侧翻车等,感知失效其实就会导致碰撞事故,Freespace 也存在这样的问题。
  • 有没有一种比较理想的解决方案呢,学术界研究了很久的开集问题(Open-set),但是上车的可用性不是那么强和鲁棒,也有可能会影响闭集类别的性能。我个人感觉 Tesla 在去年 AI Day 上给出的 Occupancy Network 算是一种比较 work 的解决思路,预测三维空间中每个栅格的占据情况,还会输出其属性,如速度,语义等,这样也有利于下游的规划,对未定义的开集物体有较好的检出率
  • 下一步应当是怎么样的呢,我在想是否能和自然语言结合起来,做一些 query 的操作,和 CLIP 类似,用尽量大的语料库来避免,又希望能够避免密集的计算和输出

2023-07-07:国内对 UniAD 的褒贬不一:国内自动驾驶总体还是 follower,从业者都非常关注每年的 Tesla AI Day 或者 Tesla 相关的技术报告。在感知范式、预测、规划、基建上都会有新启发。个人是做感知方向的,所以见识了 BEV、Occupancy 的技术路线一经发布,在学术界卷起的新浪潮。所以在自动驾驶领域,我个人理解是工业界在推着学术界往前进,而目前来看 tesla 在这方面应该是毫无疑问的 leader。

  • 所以国内从业人员对 UniAD 的褒贬不一不仅仅体现在以上各个人群独立的视角上。还体现在自动驾驶领域学术界和工业界的 gap,工业界的迭代 >> 学术界,论文里面的各个模块又是自驾团队都会去做的事情,所以将这些串起来做端到端的创新性看起来确实没有那么革命性。
  • 并且令人诟病的一点是,自驾团队都很看重落地性,因为预研的技术是要落到实车上才能最终体现价值。但论文里面没有提供实车数据(不包含nuScenes)的数据和 demo,所以令人遗憾吧
  • 从我个人的角度去看,端到端大家都会都想去做冗余安全。端到端或许可以是一个冗余的路径,过往的 rule-based 方法应该会慢慢走下(注意是慢慢)历史舞台,但在这个过渡期,需要 rule-based 方案来作为 baseline,不能直接切到 NN 了

2023-07-31:https://zhuanlan.zhihu.com/p/642846310。这个人类设定很有意思,我感觉是这样:任务目标的设定来源于人类的直觉和简化,由任务目标又自然地想到优化目标,所以去标数据和写损失函数来惩罚,都是以很符合直觉的方式,用来预测 High-level 的语义。 不过最近大家都意识到无监督的潜力,任务目标不变的情况下,开始对优化目标做各种尝试:预测颜色,预测样本距离,预测 mask 掉的区域,预测下一帧,等等,以预测原始数据而不是预测 High-level 语义的情况下来做。既有将数据无限 scale up 的优点,也会有我们看起来很惊喜的结果,没想到模型真的能学出来 。相当认同 Naiyan 的目标设定:“以自监督为范式,时序和3D为基础,能预测物理世界“,真的很期待达成这一目标的路径,大家又会有什么新的尝试

2023-10-18:这两天高强度体验了友商的高速NOA和城区ICA功能。小鹏和阿维塔(华为方案)确实是国内第一梯队的水准,在高速的上下匝道都比较准,超车变道也比较丝滑,高速施工区也能够较好识别,很少人为接管(高速场景一般是会错过匝道等情况产生人为接管)。而极氪(mobileye方案)是在城区体验的,城区道路场景复杂,而且红绿灯标志牌等物体存在的情况下,自动驾驶的逻辑会更加复杂一些。今天重点体验了极氪过路口的场景,基本只能跟车过曲率较小的直行路口,没有左右转能力。所以过路口的接管次数较多,城区道路更多是在跟车场景下使用。明天还有理想L8 pro的对标,是我司的感知,理想自研的规控方案,具体体验很一般,今天跟大部门leader一起实车,他说理想的规控水平确实一般,拖累了整体的体验。自动驾驶这玩意,任重而道远啊

2023-11-05:周末回了南京一趟,周六下午两点到周日晚上三点,下午去南大听MLA报告,机器学习的学术报告还是比较硬核,听了三个主会报告。诺亚实验室老师讲的生成模型进展,数学内容太多,理解起来很吃力,只有偏应用型的分布式训练以及城市计算听着倒是蛮有意思。尤其是时空序列的周期性这一点对我启发还蛮大,老师说我们常常用距离去定义样本的远近,但在时空序列里面非线性变化更多,周期的概念更多。当前时刻的车流量不一定和两小时前很相近,而是和二十四小时前很相近,而有可能是和一周前,一年前的同一天更相似。时间尺度下的距离不仅是一个坐标轴上的远近,而是要考虑到周期,将坐标轴按照周期维度再排列一次,不同的表示形式所对应的特征距离会有不一样。此外,对于时空数据的表征,我又想到周期,如果时间作为横轴,空间作为纵轴,在这种观测下就是一个个时空格,而这样的时空格存在平移不变性(也就是周期),这就天然适合卷积,用卷积关注时空序列的周期,识别模式,是蛮有意思的话题

评论列表